
2025 NO.37
Menu大阪,一个在交流中发展的城市
人与物的相遇,开创了大阪的历史
自古以来就作为海陆要道而繁荣昌盛的大阪,其历史的形成建立在各种各样的人与物的往来以及不同文化交织的基础上。
歌川贞秀的《浪速天满祭》,描绘江户时代大阪的水岸边的熙攘景观。(收藏: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
在大阪这块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有着频繁的人与物的交流,而这些交流的开创性融合,孕育出了新的文化。大阪面向平静的海湾,并通过河流与京都、奈良等政治中心相互连接,来自各个方向的诸多干道也在这里延伸。因长久以来一直是交通的要道,这一地理环境促使了人与物的种种邂逅,并培育出了创造新文化的土壤。
大阪作为交流的结点的历史,始于五世纪左右修建的难波津(大阪港的古称)。难波津是当时外交使节的出发地,是通向世界的门户。当时交流与贸易昌盛,海外来访者也很多,作为国际交流的一大基地,大阪开始日趋繁荣。日本第一座官寺“四天王寺”也建在难波津附近。接受了佛教这一新的价值观并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大阪的这一历史过程可以从难波津找到端绪。
人与物往来频繁的大阪,在江户时代(1603~1868)获得了进一步的飞跃。十六世纪完成了全国统一大业的丰臣秀吉建造了大阪城堡,战乱中,城堡周边的街区被烧毁,之后,江户幕府使商人与工匠集中移居城堡周边街区,并在街区中布设水路,从而建设起了一个商业城市。当时城中还架设了诸多桥梁, 由此还有“ 浪速(NANIWA)八百八桥”之说,人们乘船欣赏四季变幻的水边风景。同时,大阪还推进建设通往日本各地的海路,不仅与江户(现在的东京),各种航线还将大阪与以北海道为主的远方各地相互连接,从而使大阪发展成为一个被称为“天下厨房”的物流基地。
进入近代后,大阪更获飞跃。在纺织业等工业增长的背景下,大阪扩大了市区、增加了人口,一跃成为超越东京的日本规模最大的城市。作为与纽约、伦敦、巴黎等并驾齐驱的大城市,大阪被称为“大大阪”,极尽繁荣。这时,时尚的城市文化开始流行,特别是独具匠心的近代建筑开始出现。这些建筑物很多保留至今,成为向后人讲述当时大阪发展的珍贵遗产。
进入1930年代后,为大阪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很多水路,因水质的恶化以及陆地交通的发达而被填埋。而到了1970年代,大阪开始积极改善河流水质,并在2001年启动了振兴“水都大阪”的项目措施。近年来,大阪修建了沿河步行街以及亲水性较高的公园,在桥上点亮灯饰,在河滨举办各种活动,努力利用河滨的环境活跃城市氛围。水都将再次谱写人之往来的新的故事篇章。